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师宗县高良乡:补齐增收“短板” 筑牢 振兴“基础”

  • 师宗县乡村振兴局
  • 2023-12-25 14:51

师宗县高良乡锚定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目标任务,通过创新培育新型产业、筑牢发展基础、完善联结机制实现群众增收措施全覆盖,补齐增收“短板”筑牢振兴“基础”。

发展“小水果”做强“大产业”

紧紧围绕村村兴业、户户有业增收”目标,以建立产业带动利益联结长效机制为主线,科学谋划,立足热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锚定果产业发展,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是合理布局定盘子。围绕热区水果适生条件和产业发展需求,精心编制热区水果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在凤尾河沿岸、“以”线公路沿途打造热区水果种植带,健全加工、销售等一体化发展体系,与中国柑桔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科学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30余个优良品种试验种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二是示范带动引路子。引进云南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热企业,通过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热区水果,实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造高标准示范基地,通过订单生产、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直接带动周边农业专业合作社20个、400家农户种植热区水果9500亩,增收3325万元。三是高位推动搭台子。围绕打造“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发展定位,成立了水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跟踪督查和动态监测管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打造示范基地、强化品质提升、整合资金项目、拓宽市场渠道等筑牢产业发展组织保障。四是产业增收挣票子。通过政府统筹、企业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热区水果迅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业产值不断增加、品牌效益不断凸显,群众从产业发展中挣到了票子,2022年,热果种植面积3.5万亩,挂果2.22万亩,产量3万吨,产值1.5亿元,人均增收4556元。

建立“小市场”展现“大作为”

热区水果交易市场建设于2019年,依托上海市对口帮扶建设项目,总投资700余万元,占地面积2.27万平方米,成为提升果产业发展质量和层次的有效载体。一是完善产业链条成为群众的“聚宝盆”。建成冷库一个、选果生产线一条、塑厂一个,顺利实现热区水果果、装、冷藏、销售一体化运作,提升了产地预处理、产地初加工水平和产品流通集散能力,截至目前流通热区水果8000吨,增加群众种植收入3200万元,解决了群众果子种得出来、卖得出去、挣得了钱。二是抱团主体发展成为招商的“引窝蛋”。高良热区水果党支部、产业发展联盟、师宗裕农业开发公司等11家果产业发展主体入驻市场,通过支部引领、协会组织、抱团经营、创新发展,热区水果市场成为热果流通交易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信息发散中心,2023年引进热果种植企业3家,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优势品种。三是发挥集成效应成为品牌的“加速器”。发挥集成效应,通过热区水果交易市场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建立溯源体系,共享资质资源,培育公共品牌,把“好品种”“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成功举办高良乡沃柑开园仪式、首届热区水果节等系列活动,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专题报道,品牌知名度、产品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吸引了大批省内外客商前来参观洽谈合作。

探索“小机制”促进“大和谐”

坚持热区水果产业发展与产业扶持相结合,推广“公司+合作社+群众”“党建联盟+村级合作社+群众”精准产业扶持模式,引导群众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在种苗引进、种植管理、产品收购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实现企业、集体、群众三方共赢。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活发展“动能”。组建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为辅的水果产业联合体,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分散的小农户联结起来,实行品种化栽培、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以契约形式清晰确定生产服务协议、利润分配、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方式,在种植规模和水果品质上同步提升。二是引入集体经济参与,提升治理“效能”。组织成立果产业联盟合作社,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工作联动、产业联营、市场经营的“多一体”合作模式,服务种植、销售产业发展环节,减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单价,创收集体经济40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增收20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基层组织带富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三是特殊群体强化保障,守牢返贫“底线”。积极探索推广“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把收入不达标“三类对象”纳入村集体经济重点保障范围,开展就医、就学、生产生活困难扶持,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筑牢不返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