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大同街道下宜卡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及生态价值转化可持续发展情况汇报

  • 师宗县政府
  • 2023-11-30 09:49

近年来,大同街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统筹乡村建设发展,在下宜卡村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措施,不断深化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及生态价值转化可持续发展工作,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打造和谐、宜居、业、宜游的新农村。

一、基本情况

宜卡村属师宗县大同街道牛宿村委会,坐落于素有天然大花园”“中国古老马樱花杜鹃自然群落等美誉的菌子山风景区3公里处,国土面积7平方公里、海拔2300米、森林覆盖率82%,有彝汉杂居群众64284人,其中彝族有42187人,脱贫人口有25106人。

二、采取的措施

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妥善利用好生活污水。一是加强供水保障。该村由于地处冷凉山区,水资源缺乏,在脱贫攻坚期间,大同街道投资100余万元实施了联村供水工程,户户通自来水。二是因地制宜推动“厕所革命”。结合当地70%以上农户都建有沼气池、长期利用沼气的基础,建设无害化卫生旱厕,循环利用好生活污水。其中:洗菜水、淘米水用于牛马牲畜饮水需要,洗衣服的水、洗脚水用于冲洗厕所使用,排入厕所的生活污水及粪便经过化粪池等设施的转化,变为可以用于炊事、照明的沼气,同时经过微生物处理的粪便可以用于农业生产需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妥善处理好产业发展。一是结合紧靠菌子山风景区的地理优势,与菌子山风景区规划衔接、业态衔接、服务衔接,着力守好生态红线,好辖区植被。二是菌凤线两侧1000土地上,按照“春赏花、夏观云、秋看叶、冬踏雪”的思路,以油菜花、万寿菊、重楼、樱桃、苗木等为重点,着力打造层次丰富、季相分明、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带。三是引导村民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大力推进“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为主的乡村“四小园”建设,让村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更加宜居。四是通过公司(企业)、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农家乐等辐射带动,建立和完善“三种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土地、空置房屋流转、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议等联结模式,增加群众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其中,40户群众发展重楼、苗木种植;38户群众发展重楼、黄精、白及等中药材种植以及露天营地、民宿等新业态;流转土地的26户群众“服务式”协议增加收入,预计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2万元,人均可支配可达1万元以上,鼓起了“钱袋子”。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妥善发展好乡村旅游。一是发挥环境优势。该村以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富氧的森林环境、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森林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主打富氧、呼吸、睡眠、释压牌,盘活闲置土地山林资源,发展休闲森林康养新业态。二是采取群众参股合作社、合作社引入社会资本融资方式建成赶山露营基地、全地形山地车绿道2.8公里、儿童农耕体验、霍比特小屋等项目;同时,对村里的5栋民房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建成民宿,建成后的民宿保留了老房子的外观,内部装修现代化、智能化。三是启动儿童无动力绳网乐园、林下精品民宿等康养项目,让游客在纵览山水风光、畅游绿道美景、体验精品民宿、品尝农家美味中记住乡愁,在田园牧歌中洗涤疲惫。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宣传,形成合力提高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识。努力取得村干部和群众的支持,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村庄整体规划,与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中的改水改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建立一套运行有序的长效机制。二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建立制度,探索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模式。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的奖惩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