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师宗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推动全县经济实现稳中向好,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14.5%,第三产业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同比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053万美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5%、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达23.85万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5%。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坚持稳中求进。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制定出台我县28条稳增长和49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坚持精准调度、持续发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运行调度。健全完善常态化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合理细化年度目标任务,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有效凝聚稳增长合力。实施三年行动。科学制定政府系统“7+4+N”三年行动方案体系,建立任务清单78个1864项,实行专班推进,全过程调度,全周期督办,推动三年行动工作实现新的开局。
(二)产业转型链式推进。不锈钢城加快打造。年产50万吨不锈钢转型升级,不锈钢产业园科技研发孵化中心及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预计不锈钢产值达101.57亿元、同比增40.2%。绿色铝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师宗绿色铝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云南伟弘机电年产1000万套安防部件暨总部项目建成投产。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发展蔬菜、道地药材、优质水果共计44.1万亩、总产值27亿元。生猪、肉牛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67%、45%。种植烤烟18.51万亩、收购烟叶50万担、总产值8.52亿元。做好陶瓷和煤炭产业。陶瓷产业园服务中心及停车场项目顺利推进,新闽台年产3300万平方米建材陶瓷技改生产线项目、日产15万平方米75×150瓷片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产值6.35亿元、同比增25.9%。煤炭加工贸易园一期进展顺利,白马田煤矿恢复建设、龙拢煤矿实现生产、长青煤矿竣工验收,实现产值达91.65亿元、同比增长13.4%。做强新兴产业。五龙景区创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彩云镇石洞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下宜卡村打造为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年共接待游客312.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3亿元。做大绿色能源产业。年产8万吨风机塔筒项目建成投产,丹凤风电场西区实现并网发电,蒋家坡和米车石漠化生态修复3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顺利推进,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72个。做活数字产业。启动大数据集成中心、指挥中心建设。“数字师宗”AI上线试运行,初步集成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城管、数字乡村等13个存量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金融的大数据指挥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三)发展后劲持续加强。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全面落实项目统筹推进“三项制度”,严格执行县级领导包保、要素专班保障、现场观摩调度等机制,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624.6亿元,与全省同步集中开工项目44个、完成投资12.12亿元,申报纳入省重大项目清单、市“四个一百”重点项目46个、完成投资76.66亿元。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0.6亿元、地方政府专债资金18.82亿元、金融机构融资支持22.7亿元,切实把政策红利充分转化为发展动能。有效破解用地瓶颈制约,垦造耕地数量指标2754.2亩、水田规模指标428.02亩,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69.94亩、处置率为100%,批而未供土地处置169.9亩、处置率为28.16%。产业招商精准有力。全面贯彻落实“大招商”机制,强化“一把手”招商、精准招商、重点招商,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8次,招商委组织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5次,新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63.2亿元,省外国内到位资金139.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
(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三区三线”划定通过国家核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3.32万亩、耕地保护目标100.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规模27.45平方公里,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外104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启动县城开发边界内局部地形图测绘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完成北入城口、贯冲坡入城口提升改造,打通3条断头路,改造老旧小区29个,新增公共停车位1030个,改建城市公厕116座,改造县城雨污水管网、老旧供水管网56.04公里,铺设燃气管网6.1公里,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美丽县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漏卧·古城”田园综合体、彩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个示范点加快建设,古城成功创建为省级精品示范村,32个美丽村庄创评通过市级验收,创评三星级自然村53个,“四有四无”整治达标自然村230个。人居环境大幅改观。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果不断巩固,“脏乱差”问题得到明显改观,农村户厕改造、畜禽粪污处理、“两污”治理等各项工作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卫生公厕34座、户厕4600座,集镇、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五)改革创新稳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立全县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围绕18项评价指标细化了238条具体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改革,行政许可事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最多跑一次率达100%。服务企业“三项制度”全面落实,纾困惠企措施精准有效,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9960万元、新增减税降费3690万元、办理缓税缓费3289万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29亿元、同比增长26.33%,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6%、11%。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三年计划,全面推广“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净增长7456户、同比增长22.5%,“四上”企业可达154户、净增长43户,完成“个转企”166户。园区承载力持续提升。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已通过省级初步审查,动态收储土地1097.88亩。完成路基工程约9.3公里,路面工程8.8公里、标准化厂房7.3万平方米、供水管网28公里、雨污管网11公里,全面启动园区物流货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六)绿色低碳加快转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完成4家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100%。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整治重金属废渣堆存点1个。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完成草原生态修复0.3万亩、退化林修复0.58万亩、营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7平方公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在全市率先开发林业碳汇资源13.22万亩、碳汇总量240.3万吨。系统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构建绿美师宗行动“1+9”工作体系,完成城市绿化美化3.8万平方米、交通绿化美化64.53公里、河湖绿化美化2.82万平方米,五龙乡入选云南省绿美乡镇、古城村入选云南省绿美村庄。
(七)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40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6万人。开展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02万人次,为111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49.75万元,惠及参保职工5064万人。教育教学改革纵深推进。完成荣海小学、第四中学二期项目建设并实现秋季招生,新增学位4900个。完成中心厨房项目建设,实现城区小学集中供餐。学前教育扩容提质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双减”“双升”政策全面落实,高考1人进入全省前50名。健康师宗加快建设。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医共体、医联体有序运行。县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复审,县人民医院救治能力、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能力“双提升”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形成。
(八)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疫情防控持续优化。持续提升应急处置效能,以最快速度建成大堵坡、红砖厂集中隔离板房1036间,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86.62万剂。安全生产稳步推进。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799条,打击非法行为37起,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76.92%、78.57%、100%,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粮食安全基础有效巩固。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严格管控“非农化”,“中国好粮油”项目全面建成,新建高标准农田4.04万亩,播种粮油作物63.7万亩,粮食产量达23.85万吨。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统筹做好煤电油气运综合保障供应,完成电煤保供8.9万吨。煤炭产能加快释放,生产原煤98.92万吨、焦炭145.1万吨、精煤108.34万吨。优化电力调度,全力保障民生和产业发展用电。民生用气有效保障、价格平稳。
总体来看,2022年全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氛围和谐稳定。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系列困难挑战,稳增长、稳预期、防风险压力仍然较大,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开放发展程度不高,生态环境改善面临较大压力,民生事业存在短板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也要坚定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不利因素。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全县经济实现平稳运行挑战不小。县内经济增长内源性和外因性矛盾并存,产业链不完善,新兴产业总量不大。服务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房地产消费潜力释放不足。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工业稳增长压力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专业人才短缺。
(二)有利因素。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宏伟蓝图,释放一系列政策利好,将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加大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部署力度,各项政策措施叠加效应显现,支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全省实施“3815”发展战略,有望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利好经济社会发展。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支持曲靖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进入关键阶段,师宗区位、不锈钢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等优势进一步凸显,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将取得更大进展。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预期目标、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实施省委“3815”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落实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打造成“不锈钢城”、绿色铝精深加工基地和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奋力谱写师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县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5%、8%,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400万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政策协同保障,着力推动经济稳中有进。围绕中心整体推进。深入贯彻落实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带动整体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持续发挥政策引导。充分研究对接政策,及时制定稳增长、扩内需、降成本的系列政策,继续执行减税降费、稳岗扩岗、保供稳价等助企纾困措施,加强各类政策的协同配合,促进市场经济和消费活力快速复苏。精准开展运行调度。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作用,聚焦关键领域、关键指标和关键节点,强化预警调度精准施策,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加快工业转型。力争建成年产95万吨不锈钢转型升级项目,积极引进年产20万吨宽幅冷轧等不锈钢产业的中下游精深加工企业入园落户,2000万套智能面板制造项目满负荷生产。引进陶瓷卫浴、洁具、中高铝瓷球等行业领军企业入园发展。推动白马田、长青煤矿实现竣工投产,煤炭加工贸易园一期投入使用,力争煤炭产量达120万吨,煤焦化产值达100亿元。持续加强特色农业增收。启动现代种业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完成烤烟收购50万担、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发展绿色蔬菜、优质水果、道地中药材等51万亩以上。规模化养殖出栏生猪105万头、肉牛5.9万头,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6:1。持续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组团开发南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与五龙、凤凰谷等旅游景区,推进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形成滇东旅游环线上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推动现代农业冷链物流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经济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批发零售和数字创意等业态。
(三)聚焦增投资扩内需,着力释放发展潜力。强化有效投资。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一把手”项目谋划推进责任,围绕产业发展细分领域谋划项目,统筹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提升项目成熟度和转化率。严格落实项目统筹推进“三项制度”,强化清单管理、专班推进、精准调度,确保工程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升”。强化要素保障。超前谋划重点项目用地储备,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有效保障项目用地。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地方专项债、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实施电网改造提升工程,全力满足项目供电需求。聚焦精准招商。落实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联审联批联办协调推动机制,推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力争省外国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450万美元以上。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成幸福河带状公园、石湖公园及5个“口袋”公园建设,改造提升通玄公园、丹凤路延长线,完成3个入城口及5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老街改造、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成164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打造一批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星级创评。深化东西部协作,完成7个东西部协作项目建设。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全力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保障水平。加快师丘高速公路建设,提升改造农村公路40公里以上,推进罗师灌区工程建设。加快能源保障网建设,深化“气化师宗”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5G基站70个。
(五)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无介质、零跑动办理,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严格落实服务企业“三项制度”,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全流程、全要素的保障。完善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制定龙头企业培引计划,推动市场主体总量提升、规模扩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市场主体数量突破4.6万户、企业数量突破0.8万户,完成“个转企”196户、培育“四上”企业12户。做强做优园区平台。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围绕不锈钢、陶瓷、绿色铝产业优势,加快园区设施配套建设,完成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党工委(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园区精简高效运行,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县属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抓细惠企政策措施落实,妥善做好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处置工作,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抓实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快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六)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及除尘改造,安全高效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让蓝天长驻;落实“河(湖)长制”,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南盘江流域(师宗段)综合整治、者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让碧水长流;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让净土长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全面落实“林长制”,完成营造林1万亩、义务植树110万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5平方公里、草原修复治理0.4万亩。持续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实施九大绿美师宗三年行动,努力打造绿美景区2个、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70个、旅美社区70个。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全力抓好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七)做实富民惠民文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启动丹凤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改扩建中小学校5所。加快健康师宗建设。全力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树好“帝师故里、楹联之乡”“中华诗词之县”“漏卧古国”特色文化品牌,全面增强师宗文化吸引力,通过区域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新兴业态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大融合推动文化大繁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大力支持就业、鼓励创业。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各项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增效。
(八)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结合实际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60岁以上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正常。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依法依规加强各类金融活动监管,稳妥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处置信用债违约问题。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安全生产“三位一体”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升应急处置综合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任务,播种粮食62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达23万吨以上,确保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抓实电煤保供,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确保煤炭供应安全兜底、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各位代表,完成2023年计划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加压奋进,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奋力推动师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