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实施“幸福花开”工程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师宗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追踪之六 民族团结篇

  • 师宗县政府
  • 2025-09-26 15:49

2025年,杨孝生代表县人大十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大高良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村建设投入的建议》,围绕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师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收到建议后,认真研究,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实施“幸福花开”工程,积极争取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项目资金,实施示范县、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等项目,助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紧扣“一条主线”,绘就发展蓝图

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认真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紧扣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谋划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行动。2025年,投入资金330万元,在高良乡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民族村寨旅游提升行动项目,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做好2026年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项目谋划储备工作,谋划储备项目30余个,资金2600余万元。

坚持“两手并举”,促进共同富裕

聚焦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把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培植,引导各族群众因地制宜谋产业,确保60%以上的项目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培育好持续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2025年,争取“十百千万”建设项目资金940万,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达785万元,占比83.5%。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油茶350亩、芒果120亩,人参果600亩、花椒150亩、蔬菜190亩,助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联农带农机制,投资300万元的高良乡油茶产业发展项目,可带动辖区内脱贫户200800人增加收入均2000元以上,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投资30万元的高良乡笼嘎村委会小羊街民族村寨旅游提升行动项目,聚焦茶叶产业配套与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不仅让当地50亩茶叶示范基地“强筋健骨”,更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26132名村民铺就了产业兴、生活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90万元,切实解决水、电、路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硬化村内道路2150平方米,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强化“两个保障”,夯实工作基础

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师宗县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师宗县推动各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施“幸福花开”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要素保障、工作措施和项目规程等,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一月一汇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三个一”统筹调度工作制度和系统监测、实地督导、查验台账、绩效评价、年终考核“五合一”跟踪问效监管机制,为项目高质高效推进保驾护航。推进清单管理,制定“幸福花开”工程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完成时限,实现任务清单化、项目具体化、时间节点化。推进评估考核,每年定期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把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年度重点考核内容,充分发挥评估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聚焦“五项任务”,助推乡村振兴

聚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算好民族工作政治账、经济账、社会账,突出扶持发展产业,2025年,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产业支出比例分别不低于60%50%,以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为撬杆,整合文旅、农旅、易地搬迁、绿美村庄、美丽家园建设等项目,以项目成效检验、巩固、提升基层民族事务治理水平,进一步夯实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