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聚焦“针脚”用“绣花功夫”承载民生点滴 ——师宗县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追踪之五 城市卫生篇

  • 师宗县政府
  • 2025-09-26 15:34

2025年,李晓富委员在县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提出了《关于维修、更换劳动广场对面乔丹专卖店后面的公厕的提案》,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针脚”,积极建言献策,立足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的、人民群众频繁接触的、易忽略忽视的城市公共设施——公厕,从日常使用体验和存在的问题、痛点出发,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师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收悉委员提案后,立即对提案公厕进行走访查看,组织人员进行维护整治,同时将工作从“针脚”辐射全局,以点带面,对全县公厕设施进行走访查看、督促维护整改,精准施策、快速落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力求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每一处“针脚”都能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摸清底数:构建公厕管理“一盘棋”

师宗县城目前已规划建成公厕25个,移动式公厕2个,基本实现县城区域全覆盖,满足县城居民日常使用需求。同时县城公厕也面临较为严峻的客观实际,25个公厕建成时间跨度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补充增设,旧公厕建成时间久、使用时间长,存在设施陈旧落后、设计规划无法满足现有需要的情况;使用频次有差距,因公厕设置位置不同,中心城区公厕使用频次相较于城郊区域公厕成几何倍数增加,存在设施设备损坏率高、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为规范公厕设施建设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师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运用“分类建设、统一管理、市场运营”的公厕管理机制实现县城公厕设施规范管理:一是旧公厕由原主管部门师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移交至县综执局统一管理;二是新建公厕则需经由规划部门规划选址、由住建部门统筹建设后,移交县综执局统一管理;三是公厕运营管理方面,师宗县引入民洁、国众两家环卫公司实现市场化运营,签订保洁服务承包合同,实现“专业人办专业事”,派驻保洁人员专门负责公厕日常卫生,县综执局则通过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查处设施损坏行为等方式,持续筑牢公厕精细化管理“防线”。

精准破题:落实提案“三板斧”

师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委员提案涉及的公厕问题,立足职能、结合实际,对公厕设施进行修复、加强保洁服务力度;同时对公厕建成使用较久的问题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推动重建计划。

1.针对公厕设施陈旧、破损严重问题。师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实地走访查看后,督促环卫公司对发现的水管、卷帘门、闸阀、地砖、厕所间隔板、洗手池、蹲坑、门合页、蚊蝇帘等陈旧、破损严重的设施全部进行了维修更换。后续,县综执局督促环卫公司加强公厕设施设备检修,制作日常检修情况表,要求公厕管理员对出现的破损设备及时发现上报、快速维修更新。

2.针对公厕内部脏乱差问题。师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经调查研判后发现,该公厕一方面因位置位于县城中心区域,每日人流量较大进而使用频次远超其他公厕;另一方面公厕建成时间早,原设计可使用的设施数量较少、使用强度高。考虑到实际情况,为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县综执局约谈环卫公司,进一步加强该公厕的保洁力度、增加保洁频次,保障公厕清洁度。

3.针对公厕重建或改造升级问题。师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聘请专业机构具体核算,公厕因建成年代久、使用强度高,改造升级经费暂无保障,且专业机构建议相较于改造升级,对建成年代较久的公厕直接进行重建更具性价比。因此县综执局已与住建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公厕重建事宜,住建部门表示公厕重建计划将列入后续统筹规划,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20257月,该局还专程邀请李晓富委员到公厕现场面商,现场汇报办理进展,邀请委员实地查看办理效果,获得提案委员认可。

长效保障: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师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深入探究公厕便民服务设施精细化管理的长效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日常巡查检修监管。建立公厕管理员例行检查机制,日常检查、及时上报设施设备情况,确保问题快速处置。

二是建立定期巡查机制,县综执局将县城全部公厕确立专人专责,定期对公厕运行情况、管理服务保洁情况以及设施设备检修处置情况开展巡查监督。

三是持续跟进公厕重建规划进度,推动公共设施从“补齐短板”向“提质增效”转变,以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回应群众期待。

师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解决一个公厕问题的城市管理“针脚”,完善一套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绣花功夫”,为未来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