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7 10:46 来源:百度文库 浏览次数:5484
慢性病全称是指慢性⾮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是对⼀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 染性⽣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俗话说:“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充分说明了“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于慢性病更是如此。慢性病是⼀种长期 存在的疾病状态。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脑⾎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脑⾎管疾病包含⾼⾎压、脑卒中和冠⼼病。
⽼年⼈是慢性病的⾼发⼈群。随着⽼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类健康的头号杀⼿。慢性病患者不仅⾃⼰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很多慢性病起源于⼈体内部长期的不协调,⽐如⽓滞、⾎瘀、痰湿、虚实夹杂、寒热不调、肝郁肾虚、脾胃虚弱、⽓⾎ 两亏,所以需要按阶段、分步骤逐步地调理。
中医最⼤的优势是防治慢病、调养⾝体。——这是多数⼈对中医的认识。
除此之外,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医⽣通过详细的查体、问诊、摸脉、看⾆苔、听⼼肺等⼿段来判断患者 所患的疾病属于哪个证候、如何分型、再结合患者的体质开个性化处⽅,更体现中医治病的“精准”。
中医对⼈体的认识,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全⾯动态地把握⼈体的⽣理病理信息,注重⼈体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形神统 ⼀,天⼈相应,注重⼈体内部整体恒动及与⾃然、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存状态,形成整体调节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这种整体调节的中医⽅式,对病因复杂,多脏腑罹患的慢病,特别是在现代医学缺乏有效诊治模式的慢病危险状态的防 治中具有明显优势。 ⾯对已经患有的⼀些慢性疾病,中医调养的⽅式也是⽐较特别的。 ⽐如在⽣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肾病,在饮⾷过程中味过于咸则伤肾,损坏⾻头(肾主⾻⽣髓),肾⽓偏盛,就会抑⼼⽓(⽔克 ⽕),引起⼼悸、⽓短。现代医学可以证明这⼀点,咸味由氯化钠等成分组成,它有调节⼈体细胞和⾎液的渗透压平衡及正常的⽔钠钾代谢功 能,过量摄⼊氯化钠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炎症就与⾼盐饮⾷有关。
中医在慢性病防治中具有特⾊优势,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形成了⾃⾝的理论体系,可以在慢病 防治体系的多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政策的倾斜,解决数亿的慢性病患者健康问题、充分发挥了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优势和特⾊。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整体调节理念,在慢性病防治⽅⾯具有⼀定优势,可在我国的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积极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牛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