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4 09:17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卢俊欣 赵友平 浏览次数:3397
舞活龙头,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 师宗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强化系统布局,发挥龙头带动,推动实现资源增量、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多赢的协调发展格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心,布局产城融合、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农文旅融合三个板块,矿区强化生态修复、复绿,园区重点发展林业产业加工贸易,城镇区发展生态药木产业,冷凉山区发展高寒水果,低热河谷槽区打造热区水果基地、提质增效人工速生丰产林,构建了“一心三块五片区”协同发展格局。全县划定自然保护地69.49万亩、公益林77.1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0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7.12%,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师宗县倾力建设滇东北最大的商品林生产基地、木材加工贸易园,引进和培育森工龙头企业73户,大力探索活立木交易市场、木材精深加工、林下经济等多元化发展路子,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9亿元,看得见的“绿色银行”已经形成。 盘活资源,实现转化与转型并举 师宗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措并举盘活优势资源,加快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传统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用好生态旅游“金钥匙”,打造多元化生态旅游产品,建成了菌子山、凤凰谷、五龙景区3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协同开发“漏卧·古城”田园综合体、南盘江观光体验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古城、下宜卡等精品村成为网红景点,乡村田园变景区、山水风景变“钱景”,实现了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用好141.66万亩热区资源,通过低效林改造,在高良、五龙、龙庆发展柠檬、沃柑等热区水果9.02万亩,种好热区水果“摇钱树”,带动1.5万户群众吃上“热果饭”。此外,师宗县利用丰富的风能、水能及太阳能资源,合理布局发展绿色能源产业,300兆瓦丹凤风电场、350兆瓦石漠化生态修复光伏发电项目顺利推进,绿色能源产业正逐步培育壮大。 做活治理,实现质量与效率齐升 师宗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动由点状治理向全域推进、由突击整治向常态治理、由被动治理向主动保护转变。全面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碳达峰行动,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纵深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县绿色防控面积达30万亩,无公害、有机产品以及绿色食品获证面积4.66万亩,耕地质量保护和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激活能量,实现低碳与循环协同 师宗县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绿美师宗”建设,健全完善“1+9”工作体系,统筹做好增绿、护绿、用绿、活绿文章,有效增加城乡绿量,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园中、房在景中的城乡人居环境,创建省级绿美乡镇、绿美村庄、绿美校园各1个和美丽河湖(库)2个,市县级绿美村庄70个、绿美社区20个。依法依规推动“两高”行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提升,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垃圾”变“资源”“废物”变“宝物”,净化美丽乡村,扮靓“绿水青山”。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卢俊欣 赵友平 编辑:牛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