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5 09:39 来源:乡镇管理员 作者:丹凤街道 浏览次数:6365
近年来,丹凤街道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街道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基本情况
丹凤街道位于师宗县城东北,国土面积115.6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63个村(居)民小组,现有人口45909人,其中有少数民族人口422人,有瑶、苗、彝、壮、回等5个少数民族,有小山龙村、雨脉村2个彝族村。丹凤街道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南昆铁路和国道324线穿境而过,是我县城市发展规划的“一心两轴四片区”的城北新区,是全县交通枢纽和物流运输中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高位推动,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丹凤街道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在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方面的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12个村(社)和相关站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民宗专干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态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始终聚焦“十进十创”,将民族团结进步与基层党建、意识形态、乡村振兴、综治维稳、生态环保、人居环境等工作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辖区内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突出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支撑点”
丹凤街道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重点和难点放在一线,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强基础筑堡垒。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党工委12名党委委员分别挂钩联系到12个村(社)党总支及分管的4个站所办党支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选干部建队伍。依托“领头雁”培养计划,注重把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在落实民族政策、处理民族事务、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三是转作风求实效。强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践行“一线工作法”,着力解决涉及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自觉做到作风在一线转变、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培养、成效在一线检验。截至目前,未发生过1起涉民族、涉宗教问题的群体性事件。
(三)强化宣传引导,画好民族繁荣“同心圆”
丹凤街道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中,紧紧抓住宣传引导这个“根”与“魂”,突出宣传教育和氛围营造,做到以政策宣传教育人、以创建活动凝聚人、以舆论氛围感染人。
一是抓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宣传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和街道党校培训班的学习内容,积极发动各族群众深入开展各类创民活动,先后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宣讲6次、法律法规宣传2次、平安创建活动3次,每年至少1次组织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应知应会知识,引导各族群众参与到创建工作中;通过领导班子带头学,党员大会、支部会、群众会集中学,借助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载体个人学,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推动民族团结思想入脑入心,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画好同心圆、铸牢共同体,增强“五个认同”。二是注重营造共建共创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新兴媒介宣传报道创建工作动态,在辖区内交通主干道、公共场所张贴标语,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增设民族宗教服务窗口、增添民族元素,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主要做法、典型经验,确保创建宣传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延伸到基层各行各业各领域。
(四)厚植为民情怀,架起民族和谐“连心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丹凤街道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改善民生福祉相融合,解决各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进各民族群众民生福祉,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1.抓均衡发展,教育惠民持续发力。落实教育“双减”工作,持续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快荣海小学、中心幼儿园建设等学校建设,全面梳理排查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做到一个不漏,确保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2.抓健康发展,医疗保障稳步提升。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组织适龄妇女接受“两癌”筛查,普及“两癌”知识。加快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保健网络,加快补齐农村医务室软硬件短板,持续完善农村诊疗网络,筑牢人民群众健康“网底”。
3.抓整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以问题为导向,以治脏、治乱、治污、治堆为重点,长短结合、标本兼治,高标准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累计完成3个小区涉及60余户小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汽车洗修、五金、煤炭交易、快递物流划行规市,加大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工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材“厕所革命”,共完成3000余户户厕与20座公厕改建任务;完成抓好“两污”治理,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路“三堆”、存量垃圾、裸露垃圾等9600余吨,日产日清、规范处理,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4.抓政策落实,社会就业不断向前。实施精准化就业促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稳岗位、保民生、促就业,持续抓好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过去一年共转移就业8556人,其中转移县内5481人,县外省内1320人,省外国内1755人。
(五)聚焦融合发展,点燃民族团结“助推器”
丹凤街道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民族团结大繁荣”为契机,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统筹抓好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增收保稳定”为目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846公顷,产量2120吨,油菜籽播种面积1433公顷,产量2920吨。在巩固提升粮烟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优质水果、新兴花卉、高原特色产业,扩大特色种植业种植面积,完成中草药种植面积10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34公顷,产量6878吨。加快高稳产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稳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
二是做大农旅融合。围绕“沪滇合作”“书记领航”等重点项目,大力实施“漏卧·古城”田园综合体项目,充分挖掘丰富乡村旅游资源,完成土地流转1万亩用于发展以莲藕为主的古城海晏片区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把休闲农业与旅游发展目标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统一相结合,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加快新城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提质”工程,加快幸福河带状公园、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结合“绿美县城”建设,统筹推进荣海1号“绿美社区”、文笔大道“绿美街道”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公共停车场、中医院配套路网、养老服务中心,火车站站前广场等项目建设,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一街一景”建设,配合启动兴师路下穿隧道、兴师路北端等断头路建设。目前已消除城区雨污管网空白区50%以上,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8000米,解决雨污混流问题,实现生活污水收集率达55%以上,切实规范县城建设秩序,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品质。
四是推进产城融合。以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依托工业园区和南昆铁路线上最大的战略装车基地两大优势,高起点、大手笔谋划铁路货场交通枢纽项目,激活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做强园区经济,壮大城市经济,推动产城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做好征地等服务保障工作;持续解决好商品房不动产权登记、物业服务等痛点堵点问题,鼓励引导创新,完善相关政策,破解房地产发展瓶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下步工作,丹凤街道将牢牢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街道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用新思路指导实践,用新举措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懈努力、砥砺奋进,为推动街道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走在前、作表率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