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3 17:21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4166
走进师宗县竹基镇坞白村,树木掩映下的村庄宁静祥和,房屋整洁漂亮,几位群众正清扫道路,捡拾角落里散落的垃圾。“我们每天都要对村庄道路进行清扫,遇垃圾多时还要加扫,还要引导群众爱护环境,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正在捡拾垃圾的村环境保洁员孙六八说。
这个位于竹基镇北部,全村国土面积9.37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936户3630人的村委会,上月初,进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候选名单,那有何特别之处呢?
建强堡垒护航乡村治理
在坞白村委会党员活动室,村“两委”班子正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党的知识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建强党组织作为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村党总支因地制宜制定了《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使党员在脱贫攻坚、提升人居环境、生态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坞白村党总支书记顾存寿说道。
坞白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夯实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治理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投资600余万元建成行政村活动场所1个,村小组活动场所5个及配套的活动广场和文化娱乐设施,实现村组活动场所全覆盖。制定《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开展“党员固定活动日+学习”、“党员固定活动日+党费交纳”、“党员固定活动日+考核”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党员固定活动日+党费交纳”、“党员固定活动日+考核”,以按时交纳党费,提醒党员干部切实履行义务和责任,使党员干部既交了党费也交了“心”。定期对无职党员设定的扶贫帮扶岗、卫生治理岗、治安巡逻岗等岗位履职情况开展考核,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精心呵护师宗“水塔”
“东风水库是师宗县城10万余人的饮用水源,小河水库和阿宜格水库承担着竹基全镇4万余人的饮水保障,保护绿水青山就成为我们村无比重要的头等大事。”坞白村委会主任孙纯祥介绍说。
在这个仅有9.3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村却拥有库容1700余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东风水库(注:东风水库不全在该村,只占一部分)和小河、阿宜格、羊洞三个小(一)型水库,是名副其实的师宗“水塔”。为精心呵护师宗“水塔”,多年来,坞白村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水库、河流和周边森林。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群众规范投放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等。强化工程治理措施,投入70余万元在上补召村建设日处理生活污水6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堵住农村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源,还水库一汪清水。加大库区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对库区周边实施退耕还林,安排专人管护森林和水库。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村林地面积发展到9600余亩,是全村耕地面积的2倍多。“我们村有水库管理员,对在水库钓鱼、放牧的给予劝阻或罚款,护林员定期巡护水库周边的山林,防止人为和牲畜对林木的破坏及森林火灾发生。”阿宜格村民小组长刘国荣说。
产业铺筑致富路
在坞白村东北面有一片200多亩的连片大棚,里边的草莓鲜艳欲滴,香菇香飘四溢。谁曾想到,以前这里因地势较低,每逢雨季便成为一片“泽国”,旱季杂草丛生,看着闲置无用的土地群众只能望地心叹。为让这200余亩荒芜闲置的土地发挥效益,村委会可是花费了一番苦心。2018年,结合脱贫攻坚,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荒芜多年的土地变身扶贫产业园,顿时焕发生机和活力。
产业园采取“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群众有了租金收入和在基地务工收入及股金收入。213亩土地每年为群众带来15余万元的租金收益,惠及124户,户均年增收1290元。产业园每季用工量达1万人次,带动2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此外,还通过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带动173户深度贫困户通过股金收益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实现稳定脱贫。“我们在这里务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桂芬说到。
新风拂面沁心脾
“以前村里会有小偷小摸,现在没有了,社会治安非常好,人不在家也不用担心东西会被偷,很放心。”坞白村群众孙猛谈到村里的社会治安和村风民俗时感到很满意。
近年来,坞白村结合实际,着力实施社会治安、村风民俗治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提升村组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村调解委员会,发挥一些老党员、老干部热心公益事业,有威望的优势,组建调解小组,及时调解民间纠纷,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多年来全村无一起刑事案件。劝导不道德行为,弘扬向善、向尚、向上的风气。被评为文明家庭的李平安,在父母年老疾病的情况下,主动扛起“长子如父”的责任,除尽心尽力赡养父母外,矢志不渝扶两个弟弟读书让他们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成为邻里学习的典范。组建民防和夜防队伍,完善值班制度,节假日组织党员干部巡逻,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每年举办4次民主法制课,以灵活有效的形式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使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成为自觉和常态。重点整治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让勤俭节约、文明新风成为主流。“我们村现在每个村小组都有红白理事会,群众办红白喜事都要到红白理事会报备,生日庆典基本杜绝,婚丧宴席不超25桌,都是找重点亲戚请,深受群众欢迎。”顾存寿说到。
(作者:李勤 许耕毓 孙石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