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乡镇动态

要闻动态

高良乡设里村全力打造生态型岛村

发布时间:2009-07-17 15:37  来源:县扶贫办  浏览次数:5639

高良乡政府的所在地设里村,座落于风光秀丽的凤尾河畔,村子四周河流环绕,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岛村。全村居住着145592位壮族群众,其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和经济林果业等,2008年人均有粮463公斤,人均纯收入1574元。设里村虽然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没有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在“866”工程建设中,村民们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全力打造“生态型岛村”,促进该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设里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土墙瓦屋代替了茅草窝棚。但是,由于时光久远和投入不足,房屋建筑杂乱无章,一部分土屋已破旧不堪,人畜混居现象普遍存在,排污设施简陋,炎热的气候条件和脏乱差突出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着群众的身体健康。村内狭窄的土路坑坑洼洼,车辆通行不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严重阻碍了全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彻底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村级发展后劲,乡党委政府抓住“866”工程建设的良好机遇,按照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路子,实施房屋统一包装、道路硬化、建设文化广场等工程,着力打造生态型岛村,树立壮族文化新村形象。按照一条地脚线、一个白边框、一副墙体画、一个简易花台的“四个一”标准,融入壮族文化元素,结合民族村的建筑特色,房屋山尖、背墙以壮族图腾装饰,投资58万元,对所有房屋进行统一包装。投资45万元对村庄路网进行改造,硬化长2000、面积为5500平方米的村内道路4条。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饮食、歌舞、民俗和图腾崇拜。高良乡的壮族节日祭祀活动甚多,几乎每月都有节日,过小年、三月三、尝新节、送火星、祭老人房等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或蒸鸡煮鸭,用糯米做成的五色饭、糍粑、汤圆和粽粑等食品留有余香,团圆之余,人们还要走亲访友,把壮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美德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展现无余。然而村中却没有活动场地,村民不能正常开展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为弘扬民族精神,挖掘传承民族文化,乡党委政府立项申报筹资13万元,在村中心建设占地450平方米、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广场,该项项目将于7月投入使用,高良乡2010年首届“三月三”活动将在这里举办。投资2万元,组建了由20人组成的民族文化演绎队。民族文化广场建成,不仅方便群众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为打造壮族文化新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将成为人们进一步了解高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大看台,成为提升高良知名度的窗口。

设里村地处低热河谷槽区,境内气候炎热,全年平均气温达18.5°C,年平均日照1246-1450小时,无霜期达344天,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盛产水稻、玉米、六谷、生姜、甘蔗、反季节蔬菜等。水资源丰富,全年流淌的凤尾河和高良小河从村旁蜿蜒穿行,农田灌溉非常便利。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让群众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大力发展优质稻和冬早洋芋的种植,今年扩大优质稻和冬早洋芋种植面积各200亩,可实现产值40万元,人均增收600元;二是发展农家乐餐饮服务业,选择有能力、基础条件较好、环境优美,有壮族建筑风格的农户发展农家乐3户,开发和发展壮族饮食文化,每年每户可实现总收入6余万元,户均纯收入达2万元,开辟群众增收新渠道。

通过“866”工程建设,彻底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村庄环境的美化亮化,一个崭新的壮族文化新村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高良乡四项措施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落实雄壁中心学校“十一个进一步”助推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