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1 20:52 来源:融媒体中心 作者: 朱思蓉 朱鹏达 浏览次数:5348
2019年下半年以来,师宗县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把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好抓实,促进扶贫资产持续稳定发挥效益,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突出“早”字抓谋划,下好扶贫资产管理“先手棋”
一方面研究出台《师宗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师宗县扶贫资产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工作方案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对水利设施类、活动场所类、卫生设施类、道路设施类、人居环境提升类等10类扶贫资产开展全面清查,查阅管理台账,压实管理责任,盘清各类扶贫资产“家底”。
另一方面按照“成熟一类、试点一类”和“试点一类、推开一类”的思路,在全县深入开展分类试点,部门分类制作移交协议(模板)、备案登记证、公示公告(模板)、标识标牌等,确保试点资产“有账可查、有牌可看、有人在管”,有效防止扶贫资产闲置、损毁、流失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各类扶贫资产安全正常运行。
突出“细”字抓创新,下好扶贫资产管理“关键棋”
师宗县围绕“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明确、资产运行科学规范”的要求,严把扶贫资产清理、移交、登记、确权、日常管理维护等关键环节,按照资产功能和用途,明确资产管理范围对象、资产权属、管理主体和资产收益分配等,科学划分类别,开展扶贫资产清理核查,按县、乡、村、户四级逐级移交登记资产所有权人,构建了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工作格局,稳妥有序推进扶贫资产管理工作。
突出“严”字抓落实,下好扶贫资产管理“落实棋”
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强化日常监管和运行维护,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扶贫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同时对资产管理使用和收益分配情况开展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按照集体资产和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资产转让和处置,充分保证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受益者合法权益,引导和督促各方使用好、维护好各类扶贫资产,充分发挥扶贫资产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中的作用,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村干部带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加快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内循环造血”,确保扶贫资产长期发挥效益。
下步工作中,师宗县将持续推进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强化扶贫项目资产底数摸排、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等全流程监督管理,及时对涉及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整改,将各项资产的后续管理安排部署衔接到位、落到实处。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朱思蓉
通讯员 :朱鹏达
编辑:牛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