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有效380部

师宗县人民政府其他文件

师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数字师宗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数字师宗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师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228

 (此件公开发布)

 

 

 

 

 


数字师宗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20232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三)面临形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空间布局

三、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一)全力构建先进和泛在信息网络

(二)积极发展新技术应用基础设施

四、打造高效协同数字政府

(一)持续推进数字师宗AI中台建设

(二)加强城市一网统管能力建设

(三)推进政府一网通办能力提升

(四)加快提升政府运行效能

五、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

(一)深化产业数字化赋能转型

)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步伐

六、构建便捷普惠数字社会

(一)激发民生服务活力

(二)加快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

(三)打造适宜数字生活

七、推进数字法治体系建设

(一)推进公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三)推进智慧检务建设

(四)推进智慧司法建设

(五)加强数字法治协同建设

八、加强数字化支撑体系建设

(一)加快数据价值化建设

(二)完善数字发展政策体系

九、牢筑数字安全防护基石

(一)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二)保障系统和基础设施安全

(三)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效益分析

(二)不利环境影响分析

(三)消除和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措施

十一、风险评估

(一)风险因素分析

(二)风险应对措施

(三)风险等级评定

十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同

(二)支持产业投资

(三)优化营商环境

(四)强化人才支撑

(五)深化监督管理

)加强宣传培训


 

 

 

数字师宗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数字云南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数字曲靖要求,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拥抱信息数字化时代,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据《师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数字中国”“数字云南”“数字曲靖战略,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民生等方面协同推进数字化发展进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大力实施千兆光纤进小区、百兆光纤进乡村、电信普遍服务、提速降费等工程,累计建成基站1340个,其中5G基站359个,行政村全部通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5G网络城区全覆盖,移动互联网用户达32.77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0.4户。

数字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引进建成电子配件生产制造企业1伟弘机电。不锈钢、陶瓷、煤炭(煤焦化)、烟叶生产、热区水果、生物资源加工等产业两化融合工作深入开展。智慧景区建设快速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广泛使用。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0.91亿元。

数字政府建设初见成效。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智慧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及可视化会议调度平台等广泛使用。初步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县本级单位信息目录编制工作,4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完善率达100%一门多办事深入推进,只进一扇门率达100%一次快办事加速推广,已梳理并向社会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100%

数字民生建设亮点突出。智慧交通两客一危定位监控系统筹重点系统部署使用,启用一卡通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微信售票功能,智慧交通建设稳步前行。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百兆网络全覆盖,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多媒体教室配备率分别达到100%96.42%97.31%,线上教学有序开展。雪亮工程持续推进,建成公安指挥调度平台、公安视频类应用平台以及公安大数据平台,公安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建成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实时对109户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整改、车辆管控、过磅征税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了安全监管和税款征收双提升。

数字城市建设持续强化。城管、交通等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实现精细管理一张网、指挥调度一张图、部门考核一张表,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城市。建成智慧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无杆管理、无人值守、无感支付、随停随走的停车模式,为交通、交警、城市管理等部门综合执法、停车资源规划、行政决策等提供依据。

数字师宗项目深入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启动师宗县集群数字化指挥中心建设,完成970平方米的核心驾驶舱部署,建成以大屏显示系统为主的核心指挥区、以一体化音(视)频系统为主的决策分析中心,以及现代化办公、电力供给、中心基础机房等设施。集群数字化指挥中心的建成使用、数字师宗AI中台的上线运行,为全面推进数据融合、逐步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打下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全县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数字经济规模效应不明显、数据整合共享不够、政府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5G等通信基础设施距离全面布局仍有差距,部分区域信号弱、覆盖差。云中心、大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规模较小等问题依然存在。

数字经济规模效应不明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小、散、弱问题突出,电子信息制造业尚未形成规模聚集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业基础薄弱,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建设初期,企业投入意愿不强等问题依然突显,尚不能形成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

数据整合共享有待加强。政府部门信息化系统分散建设,缺乏统筹管理和统一规范,导致网络难互联、系统难互通、数据难共享、业务难协同,未能充分发挥政府数据赋能作用。

数字化应用水平较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创新不足、应用不广,工业智能化水平低,实体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滞后,数字师宗AI中台还处于试运行阶段,智慧交通信号、智能公交站台建设步伐缓慢,数据开放共享和融合利用水平不高。

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数字化转型是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变革的过程,需要跨部门的资源整合,目前全县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领域部门权责分工仍不清晰,工作推动不顺畅。

专业人才匮乏。师宗县域范围内薪酬水平较低、人才政策吸引力弱,缺少发展数字经济需要的复合型、高端型、创新型人才,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数字师宗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面临形势

数字中国建设将数字化发展提上新高度。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传统要素优势减弱,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抓手。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我国亟需发挥数字技术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立数据驱动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

数字云南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云南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数字云南建设,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以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云企贷”“办税费为代表的一部手机系列产品成为行业领域的智慧标杆,有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质量强省、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重大举措助力全省数字化加快发展,使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紧抓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窗口期,加快推进数字云南建设,已成为云南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

数字曲靖建设是建成信息化发展高地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曲靖市大力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统领,持续推进城市大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布局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曲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根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曲靖打造成为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并提出打造全省信息化发展高地的重要目标,进一步为数字曲靖发展指明了方向。整体来看,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曲靖数字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治理质效提升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抓手。

数字师宗建设是打造智慧应用示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师宗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部署,认真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四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按照《师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建设数字师宗方面的要求,广泛调研、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明确提出了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统领,以场景应用为抓手,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的思路,从适度超前推进新基建、积极培育数字产业、深化数字技术应用三个方面推进数字师宗建设,努力实现数据集中、系统互通、资源共享、产业推动,有效促进大数据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大数据发展带来的改革红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为师宗确定的新坐标、赋予的新使命,抢抓数字经济历史性机遇,坚持以数字师宗AI中台建设为主线,坚持以一园一区为核心,以提高政府职能为导向,以绿色低碳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区域发展为助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提升社会发展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持续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数字师宗建设,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窗口,加强体系化部署,深化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加强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调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创新、市场和治理体系建设,快速壮大数字经济。

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化发展框架,运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

融合赋能,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的赋能引领作用、激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活力,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增强数字经济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打造一流的数字经济创新和营商环境。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突出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发挥多元主体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协同作用,构建市场高效运作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基础支撑,安全可控。加快构建泛在互联、集约共享、标准统一、融合智能、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支撑体系。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坚持安全保障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确保网络、应用和数据的安全。

(三)发展目标

2025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数字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深。数字政府架构不断完善,数字社会建设效果市内、省内领先,构建起数字孪生、无感赋能、智慧协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框架。数字师宗建设全面升级,打造成市内、省内一流的数字经济发展样板和信息化发展高地。

数字基础支撑全面升级。建成高速、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实现行政村以上、商业中心、4A级以上景区、工业园区、重要交通节点、特色小镇等区域5G信号全覆盖,5G用户占比达到60%以上。推动4G网络在铁路、公路沿线等区域的补盲建设。数据资源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政务、经济、社会数据汇聚共享,支撑数字师宗AI中台融合应用不断完善。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得到有效提升。在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用数字技术赋能不锈钢、陶瓷、绿色铝以及高原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数字政府建设趋于完善。基于数字师宗AI中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数据库,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城市服务统一入口,基于统一入口汇聚城市各类服务应用,让市民足不出户畅享一站式城市综合服务,全面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治安防控、智慧应急等社会治理智慧化场景建设迈上新台阶。

数字社会建设成效卓著。建成高效便捷的数字化社会民生服务体系,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文创等智慧化民生服务建设市内、省内领先,数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乡村数字治理与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数字师宗规划(20212025年)发展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定义

2020

2025

数字基础

设施

5G基站数量(个)

359

600

互联网市际出口带宽(Tbps

*

*

数字经济

综合

指标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

生产总值的比重(%

1.42

6.5

数字

产业化

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0

0.2

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0.1

0.6

产业

数字化

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个)

0

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个)

0

1

数字政府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

(涉密事项除外)

99.68

100

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

零跑动率%

40

100

数字社会

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示范学校(个)

*

2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

普及率(%

*

100

数字化城管覆盖率(%

*

100

以上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

(四)空间布局

统筹规划全县数字经济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推动特色优势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一批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形成一园一区数字师宗发展格局,打造信息化发展高地。

一园”——谋划启动数字经济园项目建设,以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功能及配套设施建设为切入口,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数智技术,建设完善数字政府各项功能,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民生数字化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字经济生态圈,以智慧文旅为产业数字化突破口,布局支撑城市文旅经济产业为枢纽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联合服务京津冀等一线城市文化旅游客源输入和本地乡村高原特色产品输出的三产融合式发展体系,加速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一区”——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技术密集型数字产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一)全力构建先进和泛在信息网络

加速构建高速智能信息网络适度超前部署双千兆网络,深入实施光纤宽带提速扩容工程,推动城市千兆和农村百兆光纤网络建设,持续推进本地骨干网络关键节点扩容和升级,加快IPv6全面部署。扩大5G网络覆盖范围,促进“5G+”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数字医疗等创新应用落地。

深入推进泛在感知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泛在、绿色、安全、低成本的物联网基础设施,部署融合4G5G等多标准下跨行业、跨领域的泛在物联感知网络,在重点区域推进智能传感器布设,打造一批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积极探索基于物联感知技术的新型商业模式,拓展物联网行业应用覆盖范围,推动构建万物互联服务体系。

(二)积极发展新技术应用基础设施

积极引进、联合国内一流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构建开放、普惠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平台、通用能力服务平台、专业能力服务平台,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快速壮大。加快建设安全可扩展的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与服务网络、测试认证平台,支持区块链应用快速上线、降低开发运营成本。

四、打造高效协同数字政府

(一)持续推进数字师宗AI中台建设

依托数字师宗AI中台的共性能力基础,持续推动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和已有能力的推广赋能。以数据驾驶舱为基础,推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能力落地,加快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运行体系,全面支撑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民生等上层服务。

专栏1  数字师宗AI中台建设

数字师宗AI中台建设。围绕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搭建条块融合的有效载体和新技术集成创新平台的目标,通过数字师宗AI中台这个数字底座的深度研发,打破数据壁垒、挖掘数据价值、创新数据应用、升级迭代系统,打造高品质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功能模块,推动服务和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推进业务和事项的发现、处理、反馈、评价等功能全闭环运行,建立健全全县统一的公共服务数据平台,支撑保障一网通管”“一网通办,实现线上线下双融合、体内体外双循环、网格网络双联动。

深化数据汇聚共享。将数据作为核心资源,按照数据标准规范,持续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共享交换、信用信息、时空地理、综合监管等一批大数据汇集、共享类平台,坚持增量统一建设、存量逐步统管,打破数据壁垒,推进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形成全县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完善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宏观经济库、空间地理库和信用库等基础库,丰富社会保障、数字政务、健康医疗等重点主题库和各类应用专题库,深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提升数据治理、数据分析能力,强化政务数据挖掘和社会大数据、经济大数据等关联分析,创新数据应用,切实发挥数字师宗AI中台在辅助决策、支撑履职、便民利企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增强物联感知汇聚能力。数字师宗AI中台提供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感知终端管控服务,支撑不同感知终端间的数据汇聚,快速交换和共享应用,实现对公用基础设施以及重点行业基础设施的协同化感知、准确化控制和一体化管理。

加强共性技术能力建设。完善城市视觉中枢,依托雪亮工程建设成果,有效整合师宗县视频监控资源,建设统一视频图像共享库和分析库,最大限度实现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更好地为社会治理服务。以数字师宗AI中台为数字底座,围绕各部门应用场景的共性需求,开发聚合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审批会签等公共技术能力以及身份鉴别、信用评估等公共服务能力,为后续场景开发和存量场景优化提供标准化的能力共享服务。

扩展数字驾驶舱能力。迭代升级数字师宗AI中台,以时空大数据形式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混合呈现和业务联动,实现城市三维模型与各类数据之间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中心已归集、治理的数据,不断加强城市治理、交通、医疗、教育、生态等领域统筹治理能力。通过丰富数据来源,强化数据治理,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拓展数据驾驶舱功能,实现数据的实时研判,支撑辅助决策分析。

推进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升级与安全运营中心建设。按照中央、省、市级统筹规划分级建设的方式,逐步推进网络延伸到行政村,积极配合推进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工程,构建起连接省、市、县、乡四级党政机关的高速、安全、可靠、全光纤化的电子政务外网基础网络。按照层层递进,纵深防御要求,综合运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及技术,构建县级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运营中心,强化安全数据采集、风险发现、异常处置等能力建设,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加强网络安全预警监测,实现对链路安全、平台安全、终端安全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

(二)加强城市一网统管能力建设

1.加快一网统管运行管理平台建设

加强AI中台一网统管能力建设。围绕数字驾驶舱城市运行指挥功能,完善事件处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联勤联动机制,以城市管理事件为切口,基于数据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整合手机APP、门户网站等相关信息系统,将群众诉求受理、协同指挥等功能集为一体,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深化智慧城管建设。强化城市前端物联感知设备建设,推进城市建筑、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和信息备案,集成城市管理各数据资源,搜集网格区划内道路、建筑物、工地信息、井盖、摄像头等管理要素,结合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对各城市部件的核心运行指标进行综合监测与可视分析,辅助管理者全面掌控城市运行态势,并利用城市运行数据,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立事件处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联勤联动机制,利用城市级多维数据和各类智能模型,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实现一张网的调度指挥,对高发高危城市运行管理问题进行督办,预防各类突发、违规行为。

加强智慧交警建设。开展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县城建成区信号管控智能化,提升通行效率,逐步实现主动快速处警,及时发布城区路况、拥堵事件和交通管理信息,更好服务公众便捷、高效出行。建设智慧交通管理中心,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权威、全面、实时的综合交通数据中心,汇集交通多元数据,利用数据挖掘、预测研判等技术,打造集多种交通运行方式于一体的协调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为综合交通运行、管理等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保障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交通管理的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科学精细。

专栏2  师宗县智慧交工程

师宗县智慧交通信号系统建设。增加县城建成区道路检测设备,开展智慧交通信号灯系统建设,搭建由交通多源数据采集系统、交通态势分析系统、交通异常事件检测系统、智慧信号灯控制系统、情指勤督一体化指挥系统、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智慧领航系统和货车入城限行管控系统八个子系统组成的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平台。

2.强化政府调控治理能力

加强经济调控与社会治理智慧化。建立完善经济运行主题库与经济运行分析平台,围绕投资、消费、就业等经济运行重点领域,汇聚相关基础数据,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深化政务数据挖掘和社会大数据、经济大数据等关联分析。建立城市运行、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经济运行、管理效能评价等大数据分析模型,不断增强政府科学决策能力。搭建公众监督平台,通过政务服务网、服务热线、呼叫中心、微博、微信等渠道,对政府网上权力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的办理,广泛开展公众网上评议、在线调查、意见征集等活动,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和效能。建立政务新媒体宣传渠道,做好政策解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政务舆情回应。

3.提升社会管理质效

建立智慧交通架构。积极推广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加快整合各种运输方式及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发展基于智能终端的一站式出行服务,提供更加精准、实时、个性化的行程规划、换乘信息、来车预报等服务,积极探索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实现智慧停车”“数字公交”“电子客票数字师宗AI中台无缝对接,推动交通消费无感通行、无现支付。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建设,建设支持车路协同的感知、通信、边缘计算基础设施。搭建完善的智能路网设施体系,助力出行服务、物流运输、交通管理等智慧交通应用创新。

专栏3   智慧交通工程

智慧公交服务体系建设。基于现有城区公交GPS智能调度系统平台及城市5G基站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对公交站点部署电子站牌,实现站台信息可视化、车辆位置实时化、公共信息展示、站台安全监控、客流调查和调度等服务功能。推动公交智能平台接入数字师宗AI中台,提升群众出行的便利化、智慧化水平。

提升智慧应急管理能力。加快推进多网络相结合的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和扩容,建成覆盖应急、消防、森防、煤监、地震、气象等部门的窄带集群通信网络,提升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基层应急指挥中心会场,充实应急通信指挥车、无人机等应急设备。加快智慧应急项目建设,建立反应灵敏、协同联动、高效调度、科学决策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应急救援扁平化、智能化、一体化指挥作战。迭代完善应急一张图

专栏4  智慧应急工程

智慧应急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启动师宗县集群数字化指挥中心建设,2022年完成一期970平方米的核心驾驶舱部署,建成以大屏显示系统为主的核心指挥区、以一体化音(视)频系统为主的决策分析中心,以及现代化办公、电力供给、中心基础机房等设施,实现集群数字化指挥中心2.0版本打造;2023年完成县集群数字化指挥中心3.0版本打造;2024年完成县集群数字化指挥中心4.0版本打造,基本实现多平台合一”“多网合一

加强智慧党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智慧党建,推广云岭先锋党建信息化系列平台,拓展网上党支部功能,推广网络党课教育。建立健全以网站、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为主体的新媒体平台党建功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牢牢把握党建信息化建设主导权。加强智慧党建管理、党建宣传、党建服务、党务工作、智慧党建门户网站、智慧党建大数据分析等能力。

4.构建智慧生态体系

加强数字环保体系建设。以环境大数据分析为导向,持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数据汇聚、共享、融合管理机制,汇聚各类环境数据以及污染源监测、排污许可、行政处罚、固废危废管理等多种数据,有效实现生态环境数据融合、共享。

专栏5  数字环保工程

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建设。以应用场景驱动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构建数据服务业务中间层,完成信息资源规划及核心数据库建设,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集成整合与管理服务。动态构建环境资源目录管理,数据资源管理,集成融合,质量控制,生态环境领域共享交换,形成一个可用、可见、可管、可决策的大数据平台,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数据管控与分析支撑能力。

打造数字林草发展引擎。以数字林长制管理为抓手,推进林草资源体系建设,完善林业智能感知设备、网络建设,构建林草三维立体空间一体化监测体系。围绕数据、技术、制度、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林业大数据标准规范建设,对存量数据进行汇聚和清洗,增量数据由数据采集相关单位通过迁移或接入数据管理系统。

推动自然资源数字化进程。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所需的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一张底图。以一张底图为基础,整合叠加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实现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提供法定依据。

专栏6  自然资源数字化工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以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为支撑,以数据和分析处理服务为核心,建设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与自然资源业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建成部门联动、开放共享、安全高效的分布式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内部满足行政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监测监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业务的需要,同步融入数字师宗体系,支撑全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和服务的要求。通过整合国土空间基础服务、通用应用服务以及专题服务,建成和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应用服务机制,形成有机融合、互相贯通、前后一体的管理业务体系,提高自然资源和规划业务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能力,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进智慧水务管理体系建设。以数字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推进智能感知设备、网络建设,实现供排水数字化管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覆盖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防洪城市等的三维立体空间一体化数字水务感知体系,实现对重要河流及饮用水源地、水库等水文、水位、水质、气象监测、视频监控数据的实时采集。建设高度复用的水利信息化硬件支撑基础,实现水利业务网络和视频会商系统全覆盖,水利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为安全监管和业务办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专栏7  智慧水务工程

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可视化三维地理信息对所需管控区位的各类监控、水质水位、流量位移等传感单元进行叠加,并通过一体化管理站向数字师宗AI中台流程系统对相应所需处置的工作任务进行自动化派单处置,更高效的实现小型水库水舆情管理研判。

(三)推进政府一网通办能力提升

加快一网通办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师宗AI中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全县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二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动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与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联通,大力实施审批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建设统一入口的一网通办系统,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整合打通现有各个部门孤立的APP、小程序等多种入口,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四)加快提升政府运行效

升级改造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对县、乡两级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采用端到端的加密方式组网,实现视频数据传输安全,解决乡(镇、街道)设备老化和无法接入现有视频会议系统的问题,满足县、乡两级无缝对接及应急指挥需求。

专栏8  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建设。升级改造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在统一建设标准前提下,采用国内先进技术,依托电子政务外网组建视频会议专网,采用端到端的加密方式组网,实现视频数据传输安全,确保视频会议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五、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

(一)深化产业数字化赋能转型

1.打造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聚焦各产业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园区产业数字化等发展方向,推动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平台以及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平台。聚焦政府与企业共性需求,提供基于产业、区域管理的应用服务,打造区域产业指数分析、产业云图监测等功能。整合经济运行、产业发展、能源低碳、安全环保、资产设备、项目招引等数据,形成产业画像,助力产业链补链、延链、壮链,打造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供给资源池,加速解决方案落地应用,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并创造经济价值。

2.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快传统工厂数字化改造,推动装备数控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发展,加大数字技术在工艺设计、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主要产业链环节的应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围绕标准、技术、平台,构建数字驱动的产业新生态,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管理提升。推进工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打造优势互补、特色突出、功能集聚的开放载体。加快业务创新和流程再造,为接入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运营管理、数据分析、知识管理、信息安全等服务,开展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

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不锈钢、陶瓷、煤炭(煤焦化)、绿色铝精深加工、电子元器件生产制造等优势特色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速率、低时延、安全可靠、灵活组网、时间敏感的工业互联网和窄带物联网。以上云用数赋智为重点,推动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优化软件,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逐步实现基础设施、业务应用、设备和产品上云。培育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运营管理等工业互联网APP

专栏9  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改造建设。通过引进先进企业数字生产技术,以数字+产业模式,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围绕不锈钢、陶瓷、煤炭(煤焦化)、绿色铝精深加工、电子元器件生产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装备数控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建设,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

3.大力发展智慧能源

建设数字能源管理体系,推进能源产业与数字产业深度融合,优化能源产销、能源供需两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微网,推进发电、输电、用电协同调度,精准匹配电力供需,提升全县绿色能源发用占比。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部署智能充电桩。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煤矿智能化采掘和危险岗位无人化技术装备应用,聚焦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推进五化矿井建设。加强能源大数据建设,推动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环节数据在不同主体间共享,促进各类能源信息的数字化记录、溯源和确权。

专栏10  智慧能源工程

智能电网建设。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重点解决现网重过载主变、重过载线路问题,根据区域负荷新增情况,开展变电站新建、扩建、改造工程,满足新增负荷供电需求。结合新增布点优化片区网架,进一步强化网架结构。构建智能、高效、可靠的配电网,实现消除电网风险、营商环境电力保障、电网薄弱区域网架提升。

充电桩建设。按照车桩相适、适度超前原则和干线联动、点状布局思路,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积极推行车电分离模式。

五化煤矿建设。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和升级改造,全面推进五化矿井建设,打造集约、安全、高效、绿色能源保障基地。

4.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智慧农业稳步发展。大力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农业自然资源、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数据,形成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为农业精准管理和服务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广遥感监测、智能识别、自动控制、机器人等设施设备,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鼓励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5.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加快智慧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A级以上旅游景区4G5G网络覆盖,利用物联网、AR/VRAI、边缘计算、C-V2X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赋能旅游服务。推进A级景区闸机、广播系统、电子显示、管理系统、观光车等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加快景区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厕所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研学旅游数字化建设。普及旅游景区数字地图、线路推荐、数字语音导览等数字化应用服务。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田园风光、康体养生、休闲农业、自驾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

专栏11  智慧旅游工程

智慧景区建设。优化4A级景区的导游导览、慢直播、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电子闸机、旅游线路、标识标牌、图片更新等上线要素。

数字小镇建设。加快推进五龙水生态小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电子闸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脸识别、全息影像、智能引导等技术应用,实现旅游消费数字化升级。

培育智慧物流新业态。大力培育智慧物流、智能仓储、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高效联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施冷链物流补短板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拓展物流融入产业链、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整合农产品龙头企业和邮政、电商服务站点等资源,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进一步畅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双向流通渠道,畅通农村末端微循环

专栏12  智慧物流工程

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积极发展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平台,有效整合运力、仓储、配送、技术、人力等物流资源,不断提升货运物流组织化水平。探索多式联运信息化发展,逐步推进铁路、公路等货运单证电子化和共享互认,提供全程可监测、可追溯的一站式物流服务。鼓励不同类型企业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差异化发展,推进城市物流配送全链条信息共享,完善农村物流末端信息网络。

支持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商贸服务业通过自营网站、视频直播、第三方电商平台等开展互联网+”业务,推动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商业龙头企业发展新零售和无接触配送,打造线上商业品牌。支持拓展生鲜电商零售业态,开设网上超市、智慧微菜场,发展无人超市和智能售货机、无人回收站等智慧零售终端。推广应用一部手机云品荟,借力云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助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专栏13  新经济新动能建设工程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电力、广电、邮政等农村服务点,构建覆盖各乡镇(街道)的电商网点和服务体系,推进贯通县、乡、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县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功能齐备的农村信息化管理平台及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乡镇(街道)信息和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辐射。

直播传媒孵化基地建设。直播电商+特色产业”“网红经济+县域品牌为方向,针对地方特色文化、产品,通过直播间、直播演出、直播综艺等形式举办电商节、电商日、促销季等主题电商活动,提升乡村电子商务经济收入。

加快数字金融产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创新线上金融产品,探索开展生物识别支付、智能穿戴设备支付等在线支付结算服务,打造线上普惠金融。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构建数字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生态圈。

)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步伐

1.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围绕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应用、可视化和安全等环节,推动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促进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面向垂直领域的大数据服务模式。

2.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重点围绕商业娱乐、社会生活服务等领域,着力推动线上与线下、商品与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线上办公、线上教育、远程医疗、虚拟展厅、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以旅游、餐饮、无接触配送、家政服务、文化体育、网上菜场、交通出行、医疗服务等居民工作生活服务行业为切入口,推行服务在线化,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3.加快推动数字产业聚集发展

通过以商招商的模式,依托伟弘机电引进培育一批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纵深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推进初级产品、中间产品、终端产品协同配套,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打造绿色低碳、集约高效、链条完备的产业集群。

六、构建便捷普惠数字社会

(一)激发民生服务活力

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构建覆盖终身的全民教育体系,推进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模式创新实践,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掌握学情及个体差异,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共同体,重塑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推动全县各级学校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校园网络提速增效,开展以5G网络为基础的区域性智能教育无线网络建设试点。不断推进校园智能视频监控覆盖,并与公安实时对接,打造平安校园。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通过互动多媒体教学设备、VR技术、教育大数据、MOOC等应用,建设智慧课堂应用示范。

专栏14  智慧教育工程

智慧校园建设。加快推进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成万兆主干、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教育光纤网络体系,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同步覆盖。加快推广多媒体设备、教室智慧黑板、常态化录播系统筹智慧教育基础设施,支撑现代化教学应用开展。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学校进行技术防控。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应用,引导教师日常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应用,激发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性、主动性。

推动数字医疗发展。全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实现全市医疗系统、医保系统、集采系统、监管系统一张网。深入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持续推进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县域内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专栏15  数字医疗工程

医疗中心信息化建设。建设医疗中心信息化系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医疗中心互联互通、一体化管理、高质量协同发展;实现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汇集、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更加智慧、医保支付更加便捷。

推进智慧人社建设。加快业务支撑体系建设,围绕职称评审、退休审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及人员动态实时更新管理等未实现信息化的业务,建设业务管理子系统,加快各独立系统间数据交换、业务联动有关接口、功能模块、子系统筹建设和人事业务网络办公系统升级。

专栏16  智慧人社工程

人事业务网络办公系统升级建设。完成人事管理待办事项管理、人事管理数据完整性强制校验检查、岗位管理和人员聘任系统升级、工资管理系统升级、毕业生报到登记系统并入人事系统、问题反馈工单系统、CA认证、线上审批电子印章等项目建设。

推动数字民政升级。构建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联通的智慧民政服务体系。积极探索联网+社区+服务模式,打造网上熟人社区,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受理、全人群覆盖和全区域通办。利用全省智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衔接有序、规范安全高效的退役军人工作新格局。

加快智慧文创推广。推动基层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汇聚数字化文化资源,提升传统文化吸引力、感染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媒体建设,实现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与有效传播。挖掘优秀文化历史资源,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图文扫描、高清录像、3D打印等数字化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通过图、文、音、像等全方位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项目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推广。

专栏17  智慧文创工程

融合媒体数字化建设。加快5G+4K超高清直播网络系统、全县5G融合媒体智能网络平台系统、全网舆情监测及公众发布系统、全媒体数字演播室、市级影像数据档案库、主城区及重点片区三维影像实景应用地图建设。

网络秀场直播建设。支持将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范的特色产品展示、相关会议、背景介绍、方案测评、网上调查、对话访谈、教育培训等内容现场发布到互联网上,加强活动现场的推广效果。

(二)加快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

1.加快数字城市建设

补强夯实数字城市基础设施。以地理空间、生态环境、建筑结构、物品标识、人员活动、车辆状态、安全监测、设施设备运行等数据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以一网统管为核心,加快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推进道路、路灯、井盖、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感知体系建设,搭建市政设施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市政综合运维、安全预警、公共服务、运行节能等数字化水平。重点以智慧交通、智慧公交、智慧停车为切入点,建设数字市政管理体系、智慧交通管控服务体系,提供准确、实时、精细的交通指标数据,构建实时监测、研判分析、信号控制、停车信息发布等系统,实现县城核心区域道路交通指挥的精细智能管控和智慧停车全覆盖,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

专栏18  数字城市基础工程

智慧铁塔建设。充分挖掘铁塔资源,加装各类传感、物联、视频监控及专网通信设备,将通信塔转变为智慧塔,打造全县一张感知层基础数据信息采集网络以及可视、可管、可控的具有全流程、闭环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

智慧管廊建设。依托数字师宗AI中台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城市管廊规划,汇聚管廊安防、环境数据信息,整合管廊现场设备自动控制功能,实现三维数字化监控、调控、预警处置等能力。

城市供排水管理系统建设。汇聚水库、河道、排污口、气象等数据,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GIS+BIM等技术应用,实现水库、泵站、水厂、管网集中数字化管理,对城市水质监控、水资源量监控、水资源调度、污水排放督查、中水回收利用、防汛排涝等工作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2.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加快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切实支撑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涉农信息数据,鼓励开展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废弃物资源利用、农机作业、农产品初加工、农业气象私人定制等领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推进全面覆盖乡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系统建设,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保障扶贫一站式结算、社会保险关系网上转移接续、一部手机办事通受理社会救助网络申请等服务体系。

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以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强数字乡村整体规划,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加快农业农村社会数字化转型。

(三)打造适宜数字生活

大力建设智慧社区。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加快现有社区智慧化改造,推动新建小区智慧化建设,提升社区智慧治理、智慧服务水平。完善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提升宽带接入能力,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推进社区物联基础设施部署应用,全面建设社区智慧安防系统。搭建社区事务一窗式办理平台,推进服务窗口集成和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探索建立家庭数字档案,推动社区内低保人员、失业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精准服务管理。

专栏19  智慧社区工程

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对智慧社区服务中心机房电力、网络、LED大屏等进行整改,增加智慧社区终端设备;在社区数据汇聚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全面集中治理,使得数据统一、标准、真实、正确,进而保证数据具备分析挖掘的价值;面向居民用户提供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便民服务、物业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消费支付等业务服务领域功能模块。

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加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供给,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无障碍设施数字化改造,发展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数字化产品。提升城镇劳动者数字能力,完善企业员工、产业工人数字技能培训体系,丰富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内容,提升数字化应用胜任能力。提高职业农民数字技能,构建现代农业科教信息服务体系,开展新技术推广、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培训,提高职业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加大对公务员数字治理能力和科学素质培训力度,丰富数字经济、网上执政等培训内容,在公务员的选拔任用中加强对数字素养相关能力的考察。

七、推进数字法治体系建设

(一)推进公安防控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覆盖区域,围绕重点卡口、重点区域、重要部位,织密设备覆盖范围,加大智能化前端采集设备建设力度,提升基础数据自动感知、采集、录入效率,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强化公安信息、社会治安信息、互联网信息、视频信息等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与综合应用,建设完善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系统,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拓展和深化视频图像信息在公安业务中的应用,满足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研判等实战需要,实现专业化、智能化的视频图像智慧应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联动的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基层网格信息数据与综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升基层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视频数字化技术,构建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平台和应用能力,全面实现审判工作网联化、数字化,保障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切实为完成繁重审判任务、保障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为民服务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推进智慧检务建设

完善现有系统设备,助力检察系统工作提质增效。顺应互联网+检察的发展思路,探索数字卷宗单轨制协同办案模式。创新智能量刑”“智能刑事执行检查等应用,做到检务精准”“高效”“全过程”“全覆盖”“全留痕

(四)推进智慧司法建设

从公共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管理、公证管理、司法考试、社区矫正等主要工作职责入手,加快信息技术与司法业务的深度融合,采用人工智能+司法办案人工智能+司法为民方式,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

(五)加强数字法治协同建设

聚焦数字法治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法治核心技术攻关、数字法治应用场景打造等方向,积极调动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参与数字法治建设,增加数字法治公共服务供给。加强智慧普法建设,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八、加强数字化支撑体系建设

(一)加快数据价值化建设

强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围绕社会主体、社会公用事业、社会服务、社会活动等领域,加大相关数据归集汇聚力度,制定出台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加快推动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建立统一流转、按需共享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各级部门制定数据开放目录、开放计划和开放规则,支持构建工业、交通、安防、城市管理、教育、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

培育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数据生产或数据服务类企业探索设立数据交易市场,带动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审核、数据存储、数据运算等数据资源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对大数据交易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周期监管,引导企业、科研机构、政府及个人等数据交易主体到统一的交易平台进行数据交易,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交易模式,构建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二)完善数字发展政策体系

针对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从企业服务、落户支持、场景开放、研发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打造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对于推动全县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强化网络知识产权执法,严厉打击网络侵权行为,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保护力度。鼓励支持本地企业牵头申报国家、省级重大专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资金支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税收优惠、高端前沿产业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减免、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

九、牢筑数字安全防护基石

(一)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组织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运维部门责任,加强对网络安全统筹管理,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责任体系。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进驻,支持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数据安全流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合作。

(二)保障系统和基础设施安全

强化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确保重要网络设施、信息系统安全有序运行。打造立体纵深安全的防御体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安全防护,构建安全、可信、合规的基础安全平台。提升应用系统安全合规与风险控制能力,从设计、开发、运维各环节进行全过程安全赋能。全面落实密码应用、供应链安全等相关要求。支持各行业、领域开展常态化安全风险、安全等级保护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保障关键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三)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督促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依法依规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做好政务数据开放和社会化利用的安全管理,做好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等,有效防范国家安全风险。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加强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监管能力。加大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全社会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效益分析

本规划实施后,光纤宽带网、无线宽带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升级。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成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新动能快速释放。数字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高,数字政府业务协同、精准治理、科学决策能力显著提高,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凸显。

(二)不利环境影响分析

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等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局部不利影响较弱,主要体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废渣等以及在部分工程建成后存在的极少量电子辐射影响,经分析验证,这些影响是暂时且可控的,只要在项目实施及运行过程中充分重视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或避免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不存在重要的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角度评价,规划是可行的。

(三)消除和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措施

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严格落实生态空间保护要求,确保项目符合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优化工程方案设计,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减缓和补偿措施。加强跟踪监测评估,对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目标加强监测与保护,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工程运行过程中,严格落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运行管理相关标准要求,开展电子辐射、废水废气等环境影响重要指标的动态监测,实时掌握环境影响情况,及时调整优化。

十一、风险评估

为有效规避、预防、控制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根据《云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17号),对本规划中的决策事项,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法律纠纷、财政金融和技术安全等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风险因素分析

社会稳定风险。规划新建的数据中心、通信网络、5G基站、产业园区等,涉及征地搬迁、场地占用等关乎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的事项,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群体上访、集会、阻挠施工等社会不稳定事件。

生态环境风险。本规划涉及建设内容多数为数字化项目,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废渣、废水以及电磁辐射、设备噪声等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法律纠纷风险。规划新建的数字化项目建设涉及地方政府、投资主体、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用水主体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和多方协同合作关系,涉及重大利益调整和风险分担,任何环节处理不当,可能发生法律纠纷。

财政金融风险。规划新建的数字化项目中,部分公益性、准公益性项目由于缺乏商业模式,投资周期长、经济收益低,通常由各级政府出资主导建设,可能增加财务负担,产生财政金融风险。

技术安全风险。规划涉及多种新兴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在新技术调研、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等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对于新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行性估计不足,产生技术安全风险。

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规划涉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采集汇聚政府、社会等多渠道数据资源,在数据存储、传输、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管理不当、受到网络攻击等原因,出现数据泄露、数据丢失等问题,造成数据安全风险。

(二)风险应对措施

社会稳定风险应对措施。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科学论证,合理设计,控制征地移民影响规模,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稳定风险。强化拆迁前期工作,深入调查,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科学合理地进行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严格落实建设征地补偿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充分排查风险因素,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强化评估结论应用和地方政府维稳责任。

生态环境风险应对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无线通信设施建设的评估、监测等工作,保证电磁辐射环境质量满足国家要求,如果发现有超标现象,及时责令建设单位进行整改。按照相关管理要求,配套建设有害气体、废渣、废水等处理设备。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要求,采购、设置高效低噪声设备,以降低噪声环境影响。

法律纠纷风险应对措施。强化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下属各部门的契约意识,维护政府信用。加强对投资主体监管,明确投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和落实项目单位管理制度。规范合作行为,完善合同约定事项。任何形式的合作,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明确界定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违约处理、争议解决等内容,提前预防法律纠纷风险。

财政金融风险应对措施。创新数字化项目建设投融资体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建立规模控制、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制度,全面动态监控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及时应对和处理。

技术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对新技术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行性。对部分新技术,在部署前通过搭建实验网络进行充分实验后再予以实施。在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形成规范化、可操作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文档,指导工程建设并备案。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规划设计。

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建立适应新型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体系,深化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构建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推广信创产品应用。部署密码保障系统并开展定期评估,强化密码技术在重要数据保护中的推广应用。

(三)风险等级评定

本规划在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社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规划存在的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法律纠纷、财政金融、技术安全、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具有可控性。在充分落实前述风险应对措施后,确定本次规划综合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十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同

加强对数字师宗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高位统筹协调、凝聚多方力量,强化数字化发展各项工作推进与落实。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制定本部门数字化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细化目标和年度工作安排。成立数字师宗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专业机构等专家,为数字师宗规划布局、政策制定、项目建设、标准制定、产业准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撑。

(二)支持产业投资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数字经济各领域重点工程建设,争取国家、省级相关创新及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开发信息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等产品和服务,推进信息资产作为生产要素投资入股、质押融资。积极开展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探索投贷联动试点。优先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合资的形式开发运营资源,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帮助政府与社会资本实现共赢。

(三)优化营商环境

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依法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坚决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积极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大数据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

(四)强化人才支撑

发挥各类重点人才工程的引领作用,引进、培养一批信息化领域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落实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支持相关企业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引进高等院校创建对口实践基地,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研究型人才、跨界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五)深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将数字师宗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督查范围,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各级各部门数字师宗发展相关指标纳入综合考核,加大督办力度。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定期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项目分阶段有效落实以及建设目标的实现。

)加强宣传培训

制定数字师宗建设宣传推广计划,加大对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数字师宗建设相关知识培训力度,积极宣传推介数字师宗建设的最新成果,不断扩大示范效应。




政策解读:《数字师宗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解读


师宗县人民政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