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10 10:16 来源:县委办 浏览次数:10003
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努力实现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跨越
――在森林师宗建设暨2013年护林防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师宗县委书记 孟端平
(2012年12月7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森林师宗建设暨2013年护林防火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森林云南推进大会、森林曲靖建设大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以来全县林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森林师宗建设及护林防火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发展现代林业,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加快富裕、和谐、文明、美丽新师宗建设步伐。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筹兼顾、务实进取,全县林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是我县林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不断创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克服低温冷冻、连续三年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要求,深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全县林业改革发展亮点纷呈。
(一)林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全面推进绿化造林,有力促进了森林资源恢复,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木材砍伐生产到森林资源保护开发的历史性转变。“十一五”以来,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2.48万亩、封山育林27.9万亩、义务植树852万余株、沼气池建设9060口、节能改灶6808眼、林业石漠化治理81万亩。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14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3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3.8%,土壤侵蚀总面积从152平方公里递减至44平方公里。
(二)森林保护体系基本完善。坚守林地“红线”,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县、乡、村 “三防”体系,加大森林保护和管理力度,严把林地使用关、林木采伐关、木材流通关,严控森林过量消耗,严打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县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稳定增长。“十一五”以来,全县年完成森林管护216万亩,防治病虫害面积7万亩,处置森林火灾25起,监督实施林木采伐蓄积量51万立方米,受理查处林业刑事行政案件2219件,做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三)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积极建设森林文化,林业改革发展活力逐步增强。林改以来,全县集体林确权154.69万亩,核发林权证6.18万宗、2.93万户;成立林权管理中心,设立政务中心林业服务窗口,搭建林木交易平台,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和森林火灾保险工作稳步推进。森林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美丽师宗”等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四)林业经济贡献率明显提升。“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木材深加工为重点、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为补充”的林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得到进一步深化,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林业已成为全县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重点和亮点。“十一五”以来,全县完成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65.78万亩,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13万亩,以红花木莲为主的绿化苗木基地建设3500亩。林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业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1.15亿元、170元增至2012年的5亿元、650元,全县林业产业呈现质量、效益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的结果,是绿化战线及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向长期奋战在林业建设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森林师宗建设的社会各界,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抓住关键、创新举措,全面加快森林师宗建设步伐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大板块;国家实施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中提出了“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战略定位。推进森林师宗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美丽师宗的重要体现。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产业繁荣、生态文化和谐”的目标,努力建设特色明显、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效益显著的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力争到201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6%,森林蓄积量达80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0%,森林蓄积量达1000万立方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绿地率保持在50%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一)实施四大工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抓好生态治理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一是实施好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目前,全县25度以上陡坡耕地还较多,大部分为低产、不宜耕作的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这是森林师宗建设的重点。为此,要在争取上级补助的基础上,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力争25度以上陡坡地和特殊生态脆弱区陡坡耕地全部实施生态治理和恢复。二是实施好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要紧紧抓住滇黔桂片区石漠化治理的历史机遇,结合实际,科学规划,以恢复生态为核心,突出重点治理区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坚持依靠群众、因地制宜、整合项目、综合治理,努力增加森林植被、改善水土条件,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和明显改善。同时,要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小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加快推进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三是实施好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整合水利、扶贫、移民等生态项目资金,逐步扩大防护林体系建设覆盖范围,把重要江河及重要水源面山的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加大水土流失、生态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力度,建立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主的森林生态廊道。四是实施好城乡绿化工程。要统筹城乡绿化建设,整体推进城镇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荒山绿化、乡村绿化工程,让森林进城、上路、入村、到户,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形成“林网、水网、路网”有机结合、相互配套的“大绿化”格局。城镇绿化要抓住建设山地城镇的重大机遇,统筹兼顾城市建设功能布局和原生地形地貌,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载体,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构建生态、和谐、文明、美丽城镇。乡村绿化要大力开展村庄面山、基本农田、道路、河道、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努力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环境。
(二)抓好四个推动,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木本油料、林产品加工、观赏苗木、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等特色林产业建设。一是推动基地规模发展。我县生态区位优越,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林业用地面积达251.78万亩,森林资源可利用率高、物种资源开发前景广、林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大。要充分利用我县优越的林业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100万亩速生商品林、100万亩生态公益林、30万亩优质泡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等林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从2013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森林师宗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扶持示范基地建设。二是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要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出台的扶持林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林业经营者组建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林业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提高林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林业部门要加强市场调控,探索研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科学机制,统筹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林农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利益共享、关系和谐、相互发展的共同体。力争到2017年,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达50家以上。三是推动林产业开放发展。依托华海木业、司珈尔木业等龙头企业,把林产品生产加工园区建设成以细木工板、高中纤维板、实木家具为主的林产业园区,力争培育1至2家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林业企业。四是推动林业经济多样发展。充分发挥林下经济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优势,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林药、林粮、林花、林苗、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林蜂、林禽、林畜等林下养殖业,大力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推广种养复合经营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同时,要以自然保护区和乡村森林景点为载体,激活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潜力,积极借鉴各地经验,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努力把森林旅游业培育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完善四个体系,着力强化保障能力。一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走科技兴林、科技强林的路子,大力实施新品种选育扩繁、新技术开发应用、新方法示范推广,形成转化一项成果、培育一批企业、发展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局面。加强对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活动,每年推广2项林业实用技术,组织10名林业科技专家下乡,培训100名林业技术骨干,力争到2017年末,全县建立5个林业科技示范园、10个科技示范点、100个科技示范户。二是完善市场体系。要紧紧抓住南昆线上最大战略装车点建设机遇,加强对林产品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理顺林产品的流通环境,扩大林产品消费网点建设,建立林产品市场网络,形成完善的林业产业市场体系。尤其是要严厉打击少数人故意扰乱、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努力营造稳定、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巩固和完善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构建林权管理体系和交易平台,不断优化林业服务体系。四是完善三防体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保障支撑等体系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林政执法及林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加强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建设,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四)深化四大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是推进森林师宗建设的强大动力。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健全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流转、林木采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综合保险等服务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林农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二是深化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生态保护、有利于林区稳定、有利于林场发展的原则,加快五洛河林场及南盘江林业局、木材公司的管理体制改革,妥善处理森工企业富余人员就业安置、社会债务、社会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三是深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改革。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探索从生态效益直接受益单位以及对生态造成破坏的单位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植被恢复和对林木所有者进行补偿。采取联户管护、专业承包管护、委托管护等形式,落实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四是深化林业发展金融服务体系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搭建银政、银企、银农合作平台,探索组建林业担保公司,为林业企业和林农提供金融支持。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使民企民资民力成为林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五)推进四项举措,着力繁荣生态文化。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大力营造森林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一是开展“生态文化”基地建设。以菌子山(英武山)自然保护区、凤凰谷国家4A级景区等为依托,建设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县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二是塑造“生态文化”品牌。利用资源优势、地域优势、文化优势,挖掘我县各民族生态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的生态文化品牌,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生态文化产业。三是加强“生态文化”宣传。采取各种宣传营销手段,在城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为推进森林师宗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四是形成“生态文明”共识。普及生态文明观念,规范生态文明道德行为,使全民树立生态文明观、生态价值观,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森林师宗建设取得实效
推进森林师宗建设,必须着眼长远、狠抓当前,多做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把森林师宗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森林师宗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联系农业农村、城市建设等工作的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森林师宗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工作领导和指导,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工作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初步考虑,从县直部门选派3名科技副乡长下派到重点林业乡镇指导开展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森林师宗建设遍布城镇农村,惠及千家万户。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切实加大森林师宗建设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森林师宗建设的自觉性,营造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森林师宗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发动各类社会主体跨行业、跨地区参与森林师宗建设,丰富完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构建全县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督促检查。要按照“大交办、大催办、大督办、大查办”的督查工作机制,强化森林师宗建设的跟踪问效和督促检查,纪检监察部门、两办督查室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对作风漂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要通报批评或行政问责,对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推动森林师宗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同志们,建设森林师宗,实现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全县上下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森林师宗建设,努力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产业繁荣、生态文化和谐的美丽新师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