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3 15:29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卢俊欣 窦盛根 浏览次数:368
爨文化传承至今,为人所熟知的是爨体书法。2022年,爨体书法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师宗县,一位从龙庆乡农村走出来的普通人,凭借着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成为了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爨体书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爨体书法传承之路上留下了坚实且深刻的足迹,他就是邵建国。
邵建国进入曲靖师范学校后对书法萌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忆着那段充实的岁月,感叹道:“那个时候生活费不多,一个月也就二十来块钱,当时在新华书店看到了《中国书法大辞典》这本书,很惊喜很心动,于是毅然省吃俭用,用两个月的生活费买下了它。”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0年。考入曲靖师专美术系后,他第一次系统学习书法理论,才惊觉自己早已被爨体“附体”。“原来我临摹的不是字,是这片土地的记忆。”从此,他扎根爨体研究,提出“以小字作大篇幅”的创作理念,将原碑的雄强气度转化为疏密有致的章法,被书法界誉为“爨体创新的破局者”。
师范毕业后,邵建国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牛衣沟小学教书。那里交通闭塞,环境困苦,但他对书法的热爱丝毫未减,简陋的居室挂满了他临习的书法习作。邵建国回忆起在牛衣沟小学教书的那段时光,笑着说:“那个时候,牛衣沟的几个村民也会拿我打趣,说我买来练习书法的纸张不如给他们孙儿孙女用来打草稿,现如今回想起那段艰苦的日子,书法竟成了唯一支撑我的精神支柱。”
大爨书法气息格调高古,变化多端,极难把握,练习者寥寥无几。但邵建国没有退缩,他从1990年开始,便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大爨书法探索之旅。此后近二十年,他静下心来查阅大量资料,研读名家论述,探寻爨体的根源。终于,厚积薄发,其作品在业内崭露头角。
2012年,邵建国创办了爨体流派书画院,为书法爱好者搭建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2014年,他又毅然决定研发大爨字库,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大爨建国字库”(繁简版)正式上线。该字库从“爨龙颜碑爨龙眼碑”900余字扩展到9289字,让大爨书法走出博物馆,实现数字化,为各行各业推广使用大爨字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让大爨书法“飞入寻常百姓家”,邵建国长期组织县书法家协会开设爨体书法公益课程,并与当地学校、社区联动,组织学生参观爨体书法展览,在社区举办书写春联等活动,推动爨体书法融入日常生活。现如今,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和邵建国等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喜欢大爨的人逐渐增多。在云南举办的首届爨体临爨展中,入选的100余件作品中,大爨书体就有三十多件。
如今,在墨香氤氲的艺术长河中,邵建国以笔为舟,溯游于爨体书法的千年文脉。他执笔如执心,以四十年寒暑不辍的坚守,让沉睡的碑刻文字绽放出穿越时空的璀璨光华。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卢俊欣 窦盛根
编辑:牛慧玲